早上海志愿者
今天半夜,我也疯狂了一回,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欧洲杯决赛,这场球不能不看,毕竟是决赛嘛。场面精彩,对抗激烈,双方总体上旗鼓相当。西班牙人最终笑到了以2:1取胜。
对这次决赛的评述,本篇不说也罢。我只是想对中国男足的现状,聊些题外话,可能也不合时宜,但是又不得不说。有很多朋友看到我写国足的文章,总是不解地说“侬难倒还对中国足球心存希冀吗?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啦!”他们的说法也对,因为多年来,我国男足是伤透了球迷的心。
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估,中国男足眼下的水平,是世界末流、亚洲三流。只能关起国门自娱自乐,比如中超赛程上,上海双雄现在是如日中天,战绩令人炫目。
但是,我国的球迷却是亚洲一流,我国现有的足球竞技水平与现场观众的人数就是两个极端。有几个球队,比如海港、申花、国安、蓉城、泰山等只要有客场比赛,都会有大批的拥趸随行,不论输赢,都是摇旗呐喊,令人动容。
中国男足是个沉重的话题,如何破茧成蛹,一飞冲天,这要指望短时间就达成愿景是不可能的。但是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,中国足球就有希望。
我觉得中国足球在以下几个方面,可以进行尝试。当然,这是一家之言,只是讨论,算是抛砖引玉吧。
首先是普及。我国乒乓球为何长盛不衰,主要就是得益于普及。夺取世界冠军的,也许只是樊振东、孙颖莎等个别人,但需要一个强大的后援团支撑。有教练、有陪练、有比赛、有团队,有各省年轻球员的输送。
我记得过去校园里,有足球场的还是有些,后来就越来越少。在足球场相对较少的状况下,就要资源共享,比如学校分成片区,定一个学校,作为是学生的训练基地。
其二是限制外援。现在中超赛程,同时上场可有4名外援,一个球队外援总量会有6名外援,大两外援的引进,足球水平是提高了,但对培育本土球员却是大大的不利。
有个情况很好笑,中超球员都二十四五岁了,还被说成是新秀,这不笑掉大牙吗。这次在欧锦赛上,一些强队崭露头角的都是十七八岁,他们已成身经百战的球星啦!
其三,归化球员的年龄要有门槛,30出头的归化球员,有多大价值,过几年黄花菜都凉了。建议年龄控制在二十五左右,这样可以为国征战十年。年轻时,人还有点懵懂,相对容易教化,对德育渗透有帮助。而三十岁人都成熟了,价值观很难扭转。
建议各队的归化球员,要有专门的老师,教授汉语、思政科要同步跟上。
其四,国际、洲际比赛要适当增加,不能光关起门来练,有时就要以赛代练。这样,也能营造足球的氛围。球迷光看中超、中甲比赛,我国男足的出路在哪里?有些审美疲劳。若是增加些国际、州际比赛,对球员的锻炼,对球市都是有好处的。
电视节目增设一个足球节目。知名运动员讲述故事,观众上场互动,个别项目比赛,如颠球、顶球。通过这些媒体宣传,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。这样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从小性别认同感强,长大做个血性男儿,不做伪娘。
限于篇幅,这里详细就不展开了。中国男足不能自暴自弃、不能过度埋怨,更重要的是面对现实,找到“药引子”,对症下药,走出泥潭,再创辉煌!